plantQuery

詳細資料

編號63 中文名台灣天胡荽 中文科名繖形科
學名Hydrocotyle batrachium Hance. 科名Umbelliferae
別名遍地錦、變地錦、台灣止血草

性狀
花果期 春季花果 夏季花果
性狀描述多年生匍匐性草本,分枝多而節節生根;葉圓形,3深裂,各裂片再作淺裂,表面光滑或散生微毛,葉柄較葉片更長,托葉膜質;春至夏季開花,繖形花序腋出,每一花序約有小花10朵,小花白色,果實扁球形。
海拔高度 海拔0-800公尺
分佈地區 北部/ 南部/ 中部/ 東部
生態環境 庭園路旁 次生林

分佈 全島海拔2000公尺以下之山野、草地、畦旁、庭園及陰濕地。
學術性文獻 Huang, T.C. (eds). 1993-96. Flora of Taiwan. 2nd ed. Vol 1-3, Committee of the Flora of Taiwan, 2nd ed. Bot. Dept. NTU. Taipei. III: p1024
通俗性文獻 1.鄭元春 北部濱海植物圖鑑 p.40(1989)臺灣省立博物館 2.張憲昌 臺灣自然觀察圖鑑(19)-藥草(二) p.43(1990)渡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3.鄭元春 臺灣自然大系-臺灣的常見野花 p.66(1970)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 4.鄭元春 臺灣自然觀察圖鑑(1)-野菜(一)p.73(1985) 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 5.鄭琳枝、鄭元鑫、鄭元春 常見的藥草 p.323-324(1996)臺灣省立博物館
記事 它有一個同屬弟兄(稱為槭葉止血草或菲島天胡荽)跟它長得很像,葉子的輪廓同樣是圓圓的,也同樣呈深深的三裂,區分它們唯一的方法是看葉子的表面,前者是亮亮的,光滑或僅有少許的毛茸;後者則呈暗綠色且密生白色粗毛,這種差異看似微小,但是仍可作為種與種之間的鑑定依據。
用途 食用/ 藥用/
用途描述 1.採全草,除去老莖及老葉後洗淨,直接炒食或以開水燙熟後,再加各種調味料攪拌食用。 2.以鹽漬成小菜食用。 3.具有解熱、利屎、解毒及涼血的功效,能治喉痛、感冒及胎毒、腎結石、跌打等症,也能外敷癤瘡、纏身蛇等皮膚病症。

有毒部位及中毒症狀
台灣維管束植物編碼 470015010


生態照及標本照

台灣天胡荽枝葉近攝 台灣天胡荽植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