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號 | 599 | 中文名 | 紅菾菜 | 中文科名 | 藜科 |
學名 | Beta vulgaris L. var. cicla cv. 'Crimon' Stalk | 科名 | Chenopodiaceae | ||
別名 | 火燄菜、紅柄菾菜、紅牛皮菜、紅甜菜、 |
性狀 | 直立草本 |
花果期 | 秋季花果 |
性狀描述 | 二年生草本,莖短;葉片綠色,葉柄及葉脈、莖及根等均為紅色;株高約50-70公分,為大型葉菜類;長戟形葉,皺波浪緣;開花時莖部會抽長,雌雄同株或異株,花綠而小;種子有稜,色黑;原產地中海沿岸。 |
海拔高度 | 海拔0-800公尺 |
分佈地區 | 中部/ |
生態環境 | 庭園路旁 |
分佈 | 本省中部地區零星栽培。 |
學術性文獻 | 1. Li, H.L. et al. (eds) . 1975-79. Flora of Taiwan. 1st ed. Vol 1-6, Epoch. Publ. Co., Ltd. 2. Huang, T.C. (eds). 1993-96. Flora of Taiwan. 2nd ed. Vol 1-3, Committee of the Flora of Taiwan, 2nd ed. Bot. Dept. NTU. Taipei. |
通俗性文獻 | 1.吳昭其 臺灣自然觀察圖鑑(10)-臺灣的蔬菜(一)p.148-149(1987) 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 |
記事 | 紅菾菜是一種既可以炒來吃,又是一種常被成片養在盆景或花壇中的觀賞植物,所以可看又可吃,只不過有些人對於它那紅紅的顏色,有著一些些的恐懼,但它可是有著豐富的營養喔!多吃有益身體的造血、補血及健全牙齒的功效! |
用途 | 食用/ 觀賞/ 藥用/ |
用途描述 | 1.盆栽或庭園造景觀賞用。 2.葉及葉柄可作為菜疏食用。 3.具有造血、補血及健全牙齒之效。 |
有毒部位及中毒症狀 | |
台灣維管束植物編碼 | |
![]() | 紅菾菜菜園 | ![]() | 紅菾菜植株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