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號 | 454 | 中文名 | 飛燕草 | 中文科名 | 毛茛科 |
學名 | Delphinium ornatum Bouche | 科名 | Ranunculaceae | ||
別名 | 彩雀花、千鳥草 |
性狀 | 直立草本 |
花果期 | 春季花果 冬季花果 |
性狀描述 | 一年生草本。莖直立,高50-90公分,自基部以上分枝。莖下部葉有長柄,掌狀三裂再作細裂狀,中部以上具短柄或無柄;葉片長約3公分,小裂片線形。總狀花序生於各分枝頂端;花被紫色、粉紅色或白色,距細尖,長約1公分餘,蓇葖果長約2公分,成熟後自動開裂,種子長約3公厘。 |
海拔高度 | 海拔0-800公尺 |
分佈地區 | 北部/ 南部/ 中部/ 東部 |
生態環境 | 庭園路旁 |
分佈 | 歐洲原產,全省各地零星栽培。 |
學術性文獻 | 1. Li, H.L. et al. (eds) . 1975-79. Flora of Taiwan. 1st ed. Vol 1-6, Epoch. Publ. Co., Ltd. 2. Huang, T.C. (eds). 1993-96. Flora of Taiwan. 2nd ed. Vol 1-3, Committee of the Flora of Taiwan, 2nd ed. Bot. Dept. NTU. Taipei. |
通俗性文獻 | 1.鄭元春 神奇的多用途植物圖鑑 p.117(1993)綠生活雜誌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2.鄭元春 臺灣自然觀察圖鑑(25)-有毒植物 p.164(1991) 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 3.薛聰賢 家庭園藝(第四輯)p.26(1984,三版)薛聰賢個人出版 |
記事 | 飛燕草原產於歐洲,西元一八六 O 年即已引進台灣,早年僅有零星栽培,近年來由於插花藝術興起,花藝設計成為生活的一部分,因此需求量大增,栽培量也跟著加大,許多花卉專業區均有較大規模栽培。但平地大抵只能在冬至春季栽植,高冷地則可延續至夏天。將不同花色的飛燕草種成花壇、盆花或設計各種花藝作品,有怡情養性的效果,有興趣與時間者不妨一試。 |
用途 | 觀賞/ 有毒/ 其他 |
用途描述 | 1.觀賞,盆栽或養成花壇均宜。 2.花枝為優良花材。 |
有毒部位及中毒症狀 | 全草有毒,種子的毒性最大。 家畜大量誤食後,會出現步態不穩,無法行進,脈搏變慢、呼吸微弱、體溫下降等症狀,嚴重時甚至有肌肉痙攣,運動失調、呼吸衰竭等情形。 |
台灣維管束植物編碼 | 336009020 |
![]() | 飛燕草植株 | ![]() | 粉紅飛燕草 |
![]() | 白花飛燕草 | ![]() | 紫花飛燕草 |